想买家具的看过来!一文掌握硬木家具的特征和市场行情
想买家具的看过来!一文掌握硬木家具的特征和市场行情
第一章京作硬木家具概说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诞生于北京皇城,形成于明、清时期,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具有家具中的官窑之称。
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城,当时在宫内设有专门制造宫廷家具的机构,明代叫作御用监,清代称为造办处,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们会聚于此,为宫廷的设施、摆饰制作各式各样的硬木活计,这些物品工艺精良、结构完善,件件都是珍贵的艺术品。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在明、清宫廷家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明代宫廷御用监多用江南一带工匠,主要流行质朴、典雅、文秀的苏作风格。
广作风格的融入,以及由于帝王审美喜好的变化,宫廷家具逐渐追求厚重的造型、庞大的体形,更加注重家具的陈设效果,纹饰吸收了夏、商、周三代古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的有机营养,并将各种龙凤纹样巧妙地装饰,广泛使用祥瑞题材,形成了具有雍容、大气、绚丽、豪华、繁缛的富贵气象的京作硬木家具风格。
特别是根据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的特点,使用独特的烫蜡工艺,在对木材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充分显示出木材的自然美。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嘉庆、道光以后,随着宫中各处殿堂家具的逐渐齐备,清宫造办处制作家具的活计也大大减少,宫中的许多工匠为了生活渐渐流落于民间,开办木器作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城东南角(原崇文区)的东晓市鲁班馆周边。
清末民初,北京城东南角原崇文区的龙须沟、金鱼池一带地势偏僻,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地,住房简陋,生活条件十分清苦。
附近的晓市大街又称东大市,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夜市。
在晓市大街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宇,香火甚胜,人称鲁班馆。
在鲁班馆的周边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不乏许多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
这些工匠中有许多是清宫造办处活计减少后流散于民间的工匠师傅,他们能制作各式各样的京作硬木家具,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家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黄花梨双层亮格柜紫檀雕龙书案20世纪90年代末,龙顺成老艺人李永芳、张祠文重游鲁班胡同第一节明、清家具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家具历经五代、辽、金、宋、元时期的发展,已渐渐进入中国家具发展的完整时期,随着家具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相互适应,效仿大木作古建筑的各类榫卯结构日趋成熟,为日后中国家具黄金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中国传统家具步入了最为鼎盛时期—明式家具、清式家具。
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融为一体,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
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
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
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讲究线条美。
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集中了直线与曲线的优点,柔中带刚,虚中见实,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
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
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
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
在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隽永耐看。
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
雕刻题材十分广泛,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因这一时期的家具采用了质密坚硬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并具有时代风貌与特色,制作年代又以明代为主,因而被称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特色主要有:(1)造型简练(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2)结构科学严谨(榫卯精密);(3)用材考究(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4)装饰适度(繁简相宜,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
二、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指雍正、乾隆之后的硬木家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明式家具风格截然不同。
清式家具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初至康熙初。
这一阶段的工艺水平,工匠的技艺,家具造型、装饰等,都是明代家具的延续,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
这一阶段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还逐步形成了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风格和特点,也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第三阶段,道光以后至清末。
这一阶段是清式家具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
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
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
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乏,逐渐以红木代替。
在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
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
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立体效果更好。
镶嵌在清式家具中运用更为普遍,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
描金和彩绘也是清式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法,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常用的装饰题材。
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沉稳、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式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式家具风格的鲜明特色。
清代中叶以后,家具逐渐转向造型厚重,形体庞大,雕琢繁缛,与明式家具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因此,在我国家具史上将之称为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特色主要有:(1)造型厚重(体态丰硕);(2)用材充足(不惜工本);(3)装饰华丽(追求华丽)。
清式托泥圈椅第二节中国家具三大流派明、清家具是中国红木家具中的典范。
明式家具造型优雅、内敛、不求张扬,有内涵、文人气十足,这与当时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清式家具造型张扬、夸张、追求华丽、极尽人工,富丽堂皇是它要达到的标准。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明、清家具日渐完美,达到了中国家具艺术的巅峰。
在明、清家具的鼎盛时期,家具制作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行业之一,全国各地都纷纷开设家具作坊从事家具生产,既有日常生活实用性家具,也有为满足上层社会需要精心设计制作的优质家具。
但是,因其地域之间、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家具风格体系。
苏作家具、广作家具、京作家具因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社会环境及审美观念的影响,在用材、工艺、造型、风格等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及独特魅力,从而将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推向全盛,并对后世家具制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苏作家具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制作的硬木家具。
苏作家具形成较早,是宋代家具艺术的代表,是明式家具的发源。
苏作家具在用料方面以俊秀著称,特点是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是明式家具风格的佼佼者。
明、清时期,江南的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修建园林,其数量为全国之首。
这些文人士大夫通常都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在家具制作过程中或是亲自绘制图样,或是全程亲临监制,因此,苏作家具饱含了文人性情。
苏作家具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尺寸合理,在设计上吸收了宋代家具风格。
在用料上主要以黄花梨、紫檀等木材为主,这些木材坚硬质密、色泽独特、纹理优美。
由于这些木材大多是通过海上贸易所得,可以说是来之不易,所以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都精打细算,慎之又慎。
设计者们往往首先根据木料的大小,顺应木材的形状,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家具造型,做到木尽其用。
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一种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
由于文人士大夫们对家具创作的躬身参与,苏作家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修饰手法上,通常以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为主,其内容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以松、竹、梅、花鸟、山水多见,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而镶嵌材料多为玉石、象牙等名贵材料。
其高雅的气韵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为世人所推崇。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在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等诸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二、广作家具广作家具是指以广州为中心,广东地区制作的硬木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有着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
清代中期以后,这里异军突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其用料粗壮,造型厚重,追求木性、木色一致,用料清一色,各种木料互不掺用,出现了很多用料清一色、一木所制的家具,这就是著名的一木一器。
广作家具在造型、结构和装饰上吸取了西方元素,其造型标新立异,千姿百态,在装饰雕刻手法上也呈西化的倾向,尤其是装饰题材非常丰富,追求华丽、奢侈,运用了很多西方文化元素。
在家具的镶嵌方面技艺独特,可谓一绝。
在文化元素上,因较早接触西方文化,从造型、雕刻图案到家具的形式,都有挥之不去的西洋符号。
广作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广作家具的大气和豪华备受清代皇室的偏爱,为满足皇室生活需要,清宫造办处专门承担木作制作,大量招募广作硬木家具制作工匠轮班进京,这也是京作家具流派形成的前奏曲。
三、京作家具京作家具是指北京地区上层社会的家具,即宫廷木作作坊在京城制作的家具。
它以黄花梨、紫檀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原材料制作的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追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多种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制作可比,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宫廷贵族文化。
其讲求威严奢华、雍容华贵,彰显皇族的王者风范,从而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京作家具造型线条遒劲,大开大合,豪华尊贵,气韵庄严,带有典型的皇家风格。
京作家具是在苏作家具、广作家具的交融下产生的,但作为宫廷家具,京作家具风格一方面吸收了苏作家具简约之风和广作家具华丽之气,另一方面也逐渐向追求富丽豪奢的皇家风范发展,在皇权尊严的潜意识下,京作家具也带有骄矜、奢靡的习气。
京作家具在法度严谨和整体协调性上令人叹为观止,也是其他家具流派所无法企及的。
在修饰方面,内容独具风格,它吸收了商代青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并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使其在注重传统文化内涵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同时,根据家具造型的不同特点,而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纹饰,显示出古色古香、文静典雅的艺术形象。
常用的纹饰有象征天子身份的图腾,如夔龙、夔凤、蟠纹、螭龙纹,以及兽面纹、蝉纹与勾卷纹等,这些不同形态的纹饰古朴典雅、肃穆高贵,是京作家具的重要闪光点。
京作家具是对传统手工工艺的继承和发扬,素有线条挺拔、造型严谨、典雅秀丽、彰显皇家威仪风范等特点。
第三节京作硬木家具特色与美学思想京作家具保留了明、清传统造型、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和烫蜡工艺,选材精良,做工精细,工艺考究,结构科学,在复杂多变中兼顾美观与牢固,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其使用独特的烫蜡工艺,较好地达到了健康、环保的目的,在对木材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显示木材的自然美。
与京戏一样,京作家具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京作家具的造型风格介于苏作家具和广作家具之间,比苏作家具要宽大,比广作家具更为精巧。
线条挺拔、曲直相映,力求简练、质朴、明快。
一、京作家具技艺特色京作硬木家具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成为极具中国家具艺术特色的传统技艺,它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历史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用料讲究,功能合理京作硬木家具均采用质地优良、坚硬耐用、美观大方、富于光泽的珍贵木材制成。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长期的推敲、改进,已达到了符合人体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2. 不同工艺技法的综合运用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典型的精工细做,在变化中求统一,雕饰精细,线条流畅。
采用榫卯结合,做法灵妙巧合,牢固耐用,从力学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加上珍贵的原材料、精细的选材、复杂的结构、庄重典雅的造型、细腻美观的雕饰,使之具有雕绘满眼、绚烂华贵的特点。
3. 制作技艺复杂,工序繁多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本身就相当复杂,制作一件京作硬木家具,要经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尤其是对各种不同材质的木材的不同纹理、色泽的选择搭配。
使用经过精心选择搭配的材料制作的家具,其纹理和谐,色彩一致,才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造型设计、木工制作、装饰及打磨烫蜡处理等工序,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有几十道,技艺要求也十分严格。
4. 造型、结构、纹饰极为讲究京作硬木家具造型典雅、厚重,结构上讲究中正对称,纹饰精细繁缛,吸收了夏、商、周三代古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的有机营养,将各种龙凤纹样巧妙地加以运用,并广泛使用祥瑞题材,显示出瑰丽、繁华的富贵气象,加之中国传统家具在使用摆设上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共同构成了京作硬木家具的泱泱皇家气派。
尤其是使用独特的烫蜡工艺,充分显示了木材的自然美,是真正的环保家具,具有较高的保值增值及收藏价值。
5. 榫卯结构、镂雕、烫蜡技法的充分运用京作硬木家具具有百年牢的美誉,其秘诀之一就在于其独特严密的榫卯结构设计,每一个结构设计都融入了能工巧匠们的灵感和智慧。
镂雕是把各种纹饰巧妙地展现在家具上,达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烫蜡工艺是京作家具制作技艺中的绝活儿,烫蜡后的家具,再经过擦蜡打光,表层光亮洁净,而且为日后的保养与修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非常适合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
6. 集实用、观赏、保值于一体年代久远、品质高超的中国传统红木家具是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加之红木资源有限,红木的生长周期又非常长,有的可达上千年,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红木家具将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京作家具之美学龙顺成京作家具在美学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性,这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和文化内涵。
1. 木质活性美京作家具选用的原材料是紫檀木、黄花梨木、红酸枝木、花梨木等世界上最为名贵的木材,这些珍贵木材经过恰当干燥处理后,仍会随着气候变化产生微小缩胀,这叫作木性。
古人顺应其特性,将木头视为活物,特别是在制作家具时,精心研究利用其木质的活性美,在家具结构设计上给予释放和缓冲的空间。
木质活性美2. 造型古典美每件京作家具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明清家具的造型与硬木的纹理、质地相配恰到好处,和谐委婉,具有高雅的格调。
造型古典美3. 结构自然美京作家具非常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一颗钉子,不靠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均以榫卯结构的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胀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
结构自然美—抄手榫4. 技艺人文美珍贵的硬木家具都是手工制作,这就赋予了家具人文美(人性味)。
然而一件相同的家具样式图样交给不同的工匠制作,却能做出不同的美学味来,每件家具都是制作者技艺、人品、素养甚至脾气、性格的真实反映。
技艺人文美第四节龙顺成京作技艺保护价值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融入了苏作和广作家具的制作技艺,同时在家具演变和制作过程中,兼顾吸收了古铜器和汉石刻艺术的有机营养,并把这些古代艺术的精华体现在家具中,充分体现了帝王贵胄的审美喜好,追求厚重的造型、庞大的体形,形成了雍容大气、绚丽豪华的京作家具风格,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京作硬木家具保留了传统的造型、榫卯结构和烫蜡工艺,用料精良,做工考究,品位高雅,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统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诞生于北京皇城,形成于明、清,作为宫廷艺术,其庄重典雅、细腻美观、大气内敛、高贵含蓄的风格,体现了皇家的审美趣味,作为历史名片,也反映了那个朝代的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状况。
京作硬木家具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承载着诸多非物质文化的信息,承载着古都文化的意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当时各个层面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20世纪60年代始,龙顺成作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的代表,为外贸工艺品公司来料加工制作了大批的硬木家具产品。
特别是三线绣墩如意绣墩五腿花台等产品,出口美国、古巴及北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随着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京作硬木家具以其明快大方、文气典雅、古色古香的风格,在世界家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东方文明大放光彩做出了贡献,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较高的荣誉。
近年来,应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利用其传承的制作技艺,先后为颐和园延赏斋复制了清代乾隆九屏风,为香山勤政殿复制了清代朝服雕龙柜,为北京全聚德帝王厅、首都博物馆、北海团城等制作了大量仿明清古典家具,同时还为多个驻外使馆制作了硬木家具,不仅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历经明、清、民国,文化积淀深厚,继承并综合了中华民族的多种优秀传统文化,其制作技艺和家具产品本身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中的榫卯结构和烫蜡工艺为研究中国传统硬木家具提供了范本,也为其他各类家具制作技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