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挖掘定陵的亲历人: 第一个进入地宫, 至今仍感到害怕
中国最后一位挖掘定陵的亲历人: 第一个进入地宫, 至今仍感到害怕
今年是明十三陵之一定陵发掘的60周年,它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的帝王陵寝。最近,在纪念定陵发掘六十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掘定陵的最后一个亲历人孙宪宝向记者分享那段鲜为人知的挖掘历史。那时候才刚刚成年的他,打开紧闭四个世纪的定陵地宫大门,成为进入地宫的第一人。如今已经79岁高龄的孙宪宝谈起那段经历依然毛骨悚然。
据孙宪宝回忆,当时在进行挖掘计划时,原定的挖掘对象是长陵,甚至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后来是因为挖掘工作难以继续,才选择定陵作为替代者。
孙宪宝当时是和十多个农民一起入选的,最后只留下两个人,另外还有一位花甲之年的考古专家,人称"白老",孙宪宝当时就跟着他。孙宪宝说道:"那时候为了生产队一天的10个工分,还有每天补贴的两毛钱,当时什么工作都得上,那些重活累活都要扛,就那样大概坚持了三年左右。"
为了快速寻找进入陵墓的线索,发掘队里的老师还专门教了孙宪宝拓字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孙宪宝很快就找到了通往定陵的线索。那天,孙宪宝正在定陵附近找字,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小牌上面写着几个字,因为他不识字就叫来白老,白老一看,上面写的是“隧道门”。随后,考古队又陆续发现了“右道”、“大中”和“左道”字样的刻石。
考古队就顺着那些线索进行挖掘,曲曲折折三个月才好不容易挖到了一个神秘的小石碑,上刻“此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个小石碑正是打开定陵大门的‘钥匙’。他们又顺着石碑继续挖掘,找到了一堵金刚墙,发现墙上有活砖,队长赵其昌随即将其拔了出来,金刚墙被打开了一个“圭”形洞口。
孙宪宝说:"把砖拔出来后一直有浓雾喷出,还带着腐烂潮湿的味道,外面没有暗箭,里面不知道有没有,但还得上。” 这时候有人提议:不如抓只鸡进去,因为鸡既然不会瞎刨,也不会弄坏地宫文物。于是孙宪宝亲自去村里买了一只公鸡回来,随后将鸡扔进金刚墙内,几天后公鸡还能打鸣,他们这才放心。队长赵其昌打头阵,腰拴着粗绳就进了金刚墙,他每走一步,就用铁镐在前后左右各敲击一下,来确保安全。
据孙宪宝回忆:定陵地宫共有七道石门,进入第一道时,几个工作人员计划通过反复推搡,以让门后的顶门石慢慢离开石门。那个进去推顶门石的就是孙宪宝,因为他身材最瘦小。他钻进去之后,用尽全力移开顶门石,不知不觉间门被推开有两尺多宽了。孙宪宝说他当时进入地宫之后里面黑黑的,地上还有些白点,像是腐烂的纸钱。“心里特别害怕,特别担心里面会有暗箭之类的机关。”
这一举动意味着关闭400多年的地宫大门终于敞开,而孙宪宝也就成为进入地宫的第一人。 在这之后,孙宪宝也一直跟随考古队工作,直至清理工作结束。
当年直接参与到挖掘定陵的人后来的遭遇都十分糟糕,其中力主挖掘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文革中家破人亡,死前头发被拔光。担任挖掘指挥工作的郑振铎,1958年在出访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途中,飞机失事身亡;开棺时的摄影师刘德安精神失常上吊了;参与挖掘的考古专家白万玉晚年神志不清, 脑溢血而亡。而如今79岁的他却依然健康开朗,他说:“我不相信那些东西,如今我的两个女儿也在定陵工作,继续为国家做着贡献,自己有时还会过去看看呢。
本文出自UC头条:历史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