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晏几道并称二晏他们的关系(北宋宰相晏殊之子晏几道)
晏殊晏几道并称二晏他们的关系(北宋宰相晏殊之子晏几道)
北宋宰相晏殊之子晏几道的人生悲剧?
“二晏”是指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因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人们并称为“二晏”,他们也是历史上少数著名的父子文学家。
晏殊,史料记载的情况详细些,毕竟当过北宋宰相,而晏几道的资料则很少。
晏几道的人生与“贾宝玉”十分类似,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都不喜欢科举正途,也都家道中落过,只不过晏几道的家道没落得没那般狠,而且晏几道也确实有才华,这一点他比贾宝玉强。
长嫂抚育长大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出生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此年晏殊58岁,是晏殊的第七子。
五十八岁的晏殊正从人生峰巅上下落——因“庆历新政”失败,晏殊被罢相外放,以刑部尚书知颍州。
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死亡,此时晏几道才7岁,几个晏殊的幼子就由长媳妇张氏抚养长大。
也可以说由于晏殊的缺席,作为晚辈的张氏在培养这几个幼子上,对“科举”意识的培养显得不那么足够,以至于晏殊这三个幼子在科举上几乎没有作为,其中晏几道更是鄙视科举。
不过晏殊毕竟是宰相,即便是去世了,但在朝中有人的情况下(如富弼,欧阳修等),晏家还是很安然,因此少年的晏几道还是享受着相门之后的地位与丰厚的物质生活。
门荫入仕
宋朝对文人是相当优厚了,除了给官员超高待遇与地位外,还会门荫官员子弟,也就是通过长辈的影响来进入官场,称为“门荫”,晏几道就符合门荫的情况。
不过以“门荫入仕”只能做八品以下的低级差遣,胡其稀少的幸运儿项天了,也只能做到知州、知县、通判等中层官员。
所以想要升职快就要走正途途径,还得去考科举。因此有志气的官宦子弟不愿意荫补入仕,更愿意去考科举。
晏几道是清楚这样的情况的,但他并不在意,可能是家庭的地位与个人的才华给了他错觉,晏几道选择了门荫入仕。
宋代荫补者通常是二十岁入仕,晏几道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入仕。由于有家族光环笼罩,晏几道做官的最初几年仅仅是“上班打卡”,应付一下,其它时间还是想着音乐与酒。
政治风波
熙年二年1069年王安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开始推行变法,而晏家又整体上偏向旧党,以至晏家整体上被政治风波涉及到。
比如晏几道的姐夫富弼就是因为反对变法,被罢相;另一个姐夫三司使杨察早已去世,晏殊的学生欧阳修因反对变法,不久致仕退休。
朝中无人的情况下,晏家彻底暴露在变法派的冲击下。熙宁四年1071年,晏几道的二哥晏承裕被停职,原因是“会微服游娼家”,真正的原因是富弼反对青苗法,晏承裕连带被冲击。
而像晏几道这种小角色,就被稍微牵了一下,直接结束了他“上班打卡”的生活。这事的起因是晏几道的朋友——郑侠。
郑侠本是官宦子弟,颇具才华,到江宁看父亲期间,得到江宁知府王安石的赏识。治平四年1067年郑侠考中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郑侠因与王安石有关而得到重用。
熙宁六年到七年多地大旱,郑侠绘制《流民图》还写了《论新法进流民图》,明确反对新法。
《流民图》上奏后,郑侠下狱,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词《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中“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便说晏几道也是反对新法,其实这些人攻击的对象是晏几道后面的富弼与冯京,冯京是富弼的女婿,富弼去职后,冯京旧党势力的核心大臣。
也因这事晏几道下狱,不久被释放。但也因为此事,晏家家道已经不怎么好了。
晏几道的朋友黄庭坚写《小山词序》时说;“论文自有体,下肯一作新进士语,此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献词韩维与奉诏作词
也因“贫穷”的原因,晏几道开始为“功名”操心了。
元丰五年(1082年),受郑侠案的影响,晏几道监颖昌许田镇。
晏几道就向颖昌知州韩维献词,献词这种举动就是将“官员”推荐自己。韩维也是晏殊的门生,收到晏几道的献词后,回应如下;“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
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
韩维的回答完全是以长辈的身份教训晚辈。不过也正是韩维的教训,直接将晏几道点点的“功名”之心给淹灭了。
元丰年间另一件大事,就是晏几道奉宋神宗的诏作了一首词——《鹧鸪天》: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
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
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宋神宗的反应是“大称上意”,认为不错。不过晏几道却没有因此而攀上高位,不然也不会到宋徽宗年间,还只是个开封府推官。
宋哲宗元祐初,晏几道词名盛传于京师,苏轼就想通过双方的好友黄庭坚转交结识之意,结果晏几道回应 “ 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
政事堂,即宰相们商议决策的地方,此话的意思是“宰相中有一半的人是我家的旧客,他们也没时间见面。”,直接拒绝了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