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三藩之乱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三藩之乱过程
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三藩之乱的过程地图描述
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进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此时,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撄其锋。情势愈加危急,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而台湾郑经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此外,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进行对清陕西经略莫洛的击杀。彼时四方震动,人心不定。康熙帝欲亲自上阵,却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只得东征西讨,常常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叛于广东,总督、巡抚均附之,清廷便增兵两江。之后可谓是天下响应。清政权统一大陆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继续存在。因此,吴三桂一举起反清旗帜,包括明皇室在内,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全部迅速做出了反应。除此之外,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和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亦相继响应。
第二个阶段为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王辅臣败降平凉,形势终于向有利于清军之方向发展。随后,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之后,尚之信也投降。孙延龄被吴世璠于桂林杀害。清军集中兵力进逼岳州与长沙,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各个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在军事之上双方仍处于相持阶段,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
第三个阶段为平定云南,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困境未变。同年秋,吴三桂因病而亡,形势陡变,后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叛军一蹶不振,清军逐渐攻破湖南、广西、贵州与四川等地。马宝、胡国柱等困兽犹斗,节节顽抗;另满洲将帅仍多迁延。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于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自尽,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通过三藩之乱的过程,可以知道,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人是绝对的胜利者,最终受苦的依然是广大的民众。
三藩之乱兵力
三藩之乱中,三藩和清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八年的对峙中,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三藩之乱兵力的对比,现在已经没有一个明确的史料。但是从清史以及地方史记中,依然能看出不少端倪。
《康熙王朝》中平定三藩的剧情
在三藩之乱开始初期,清朝廷只是调集了7万军队。这些军队,包括满洲八旗、科尔沁、察哈尔等地的兵马。因为当时的清廷还不知道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因此对于吴三桂的叛乱并没有太大的重视,最终导致了三藩之乱前期的失败。清廷不知道,吴三桂在长沙、萍乡等地这些地方,就有7.3万军队。吴三桂手下的将领王屏藩进攻丙北的汉军就有2万人以上,足见吴三桂兵力的可怕。不止如此,当陕西提督王辅臣反叛清朝以后,吴三桂的实力就更加的强大。吴三桂只是三藩中的一番,实际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
三藩之二的耿精忠手下有15万军队,包括程风手下7万和郭应辅手下的8万人;尚之信手下也有10万人以上。因此,三藩之乱三藩兵力已经达到了35万以上。清政府在战争初期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