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被宋太宗比喻为魏征,他为什么会落得那般结局?
寇准被宋太宗比喻为魏征,他为什么会落得那般结局?
寇准,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大起之时,官拜宰相,而大落之时,墙倒众人推,最后更是被贬黜到了小小的雷州,位居参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寇准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结局,甚至在他死后,家中妻儿还只能恳请皇帝开恩,赐予封赏,将寇准的尸体运回家乡,但是谁想,封赏竟然不够,最终只能让寇准的尸体埋在了异乡。
寇准为什么会落得那般结局呢?
寇准是在宋太宗时期得到重用的,三十二岁拜参知政事,在宋太宗手底下,寇准是一个敢于顶撞太宗的人,宋太宗甚至将他比喻为自己的魏征,这样的比喻可以说是对他极大的重视了,当然了,也因为寇准的这种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他的职位一直都是忽高忽低的。
宋太宗可以重用他,信任他,不代表宋真宗也可以。
太宗薨,真宗即位,说起来宋真宗赵恒能够当上皇帝,还离不开寇准的帮助,寇准在太宗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将赵恒推荐了出去,这才有了真宗即为这一说。
寇准一生最大的功劳应该就是签署了澶渊之盟。
当年大辽大军南侵,北宋朝廷节节败退,宋真宗一度跟大臣们都商量好了,等到大辽攻打过来的时候,要将都城及时南迁,借此躲避祸患,但是寇准不同意,他直言宋真宗应该站在战斗一线,鼓舞士气,打击辽国南侵的步伐。
后来宋真宗听了寇准的话,果真将辽国南侵的急先锋击败,搓了大辽的锐气。
后来北宋与大辽签署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这一盟约暂时保住了北宋的命。
因为这一条约的签订,寇准的名气一时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这是城下之盟,但它的确是保住了北宋。
这之后宋真宗对他更是客客气气的,寇准的权势一时无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寇准权势这么大,底下的人自然想要将他扳倒,宋真宗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其实心里对他也是有所防备的,在王钦若等人的排挤之下,寇准最终辞去了相位。
试想,如果宋真宗真的对他无条件信任,任凭手下人如何劝谏,寇准都是倒不了的。
寇准不懂得朝堂之术,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
其次寇准交友不慎。
在他又一次官拜宰相以后,曾经被他一手提携起来的丁谓等人竟然趁着寇准卷入宫廷祸患的事情,又一次直言进谏,将寇准又一次拉了下去。
被贬黜的时候,他接连遭受到了曾经政敌和故人的打击,墙倒众人推就是说的这个,最终将他贬黜到了偏远的雷州之地,官拜雷州司户参军。
寇准这个人没什么心眼,一般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而这种性格是最不适合待在朝堂之上的,宋太宗在的时候,寇准还有活路,但是宋太宗一去世,宋真宗无法对他保持完全的信任,他的垮台是必然之事。
而寇准的交友不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则是最终导致寇准官职一削再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曾经的好友,还是曾经的政敌,竟然都成了他悲惨下场的推手,不得不说,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