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金国首都在哪里(历史上的大金国是在哪个地区)
古代大金国首都在哪里(历史上的大金国是在哪个地区)
公元1214年,距离金朝灭亡还有二十年,金朝集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迁都,把首都从北京迁到开封。
话说,这已经不是金朝第一次搬家了。金朝最早定都上京,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
上京位于广阔的东北平原腹地,西有大兴安岭,东有长白山,进可攻,退可守,选择定都在此,对于发迹于东北的金朝创业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到了金朝第四任皇帝海陵王上位后,金朝第一次迁都——从上京迁到了中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当时金朝的势力已经到达淮河一带,如果指挥中心还设在大东北,确实存在很多不便。
而燕京,自古便是农耕文明与塞外的游牧、渔猎文明的一个分界点。迁都于此,既不妨碍与东北老区的联系,也有助于稳固中原势力。
所以尽管海陵王在历史上风评极差,但他的迁都计划还是得到了普遍好评。史家多认为,后来金朝得以进入半个世纪的繁荣盛世,也离不开这次迁都所带来的种种实惠。
金朝怎么又迁都?
但是,随着北方蒙古的崛起,金朝的处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到金朝第八任皇帝金宣宗上位时,正值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肆扩张之际。
金宣宗的皇位还没坐热,就遭到了蒙古铁骑的攻袭。他派出精兵强将在城外防御,谁料根本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金军接连几战都大败而归。
接着,蒙古兵又兵分三路南进,连破河东、河北、山东九十余州……
被围困中都的金宣宗,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万般无奈,只好委曲求全。他将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连同童男童女500、马3000,一并献给蒙古军,这才换来了成吉思汗的点头议和。
这次中都被围,对于新上任不久的金宣宗打击颇大。于是蒙古一撤兵,他就开始琢磨迁都的事了。
迁还是不迁?这是一个问题
金宣宗想要迁都,倒也不是心血来潮。当时中都的处境确实堪忧——
金朝边境上的边关、寨、城堡几乎全部被蒙古军攻毁,长城沿线的城邑官寨也基本沦陷,这意味着,蒙古铁骑可以随时置中都于险境,所谓“巍巍帝都邻为敌境,兵戈朝起夕已到京”。
早就有大臣提出过迁都的建议了。但是,在金宣宗提出迁都设想后,朝野中还是引发巨大争议——
反对迁都者理由很充分。如元老重臣徒单镒认为,如果南迁,北路都难保了。现在既然已经讲和了,就不如召集士兵,积攒粮食,固守京师。
霍王完颜从彝也表示:“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皆在燕京,岂宜弃之而去。”
还有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也都上书极言利害,反对迁都。总之他们认为,中都是金朝的根本所在,一旦放弃,必将动荡人心。
当然,也不乏支持者。比如元帅完颜弼就认为:“现在虽然议和了,但是万一他们过阵子再杀回来怎么办?民众岂不又要遭殃?”
迁到哪里最完美?
迁还是不迁,这是一个问题。若真的要迁,迁到哪里,又是一个问题。
有老臣认为,应该迁回金朝兴起的地方——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认为此乃“根本之地”,而且依山靠水,可以凭险固守。
有人提出,应该迁到关中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因为“关中有金城、天府之险, 按秦之旧,进可以图恢复,而退不失其为自强 ”。
有人认为,应该迁到山东,理由是山东富裕,且有地利之便,“海道可以通辽东,兵运直接上京”, 如果“开黄河故道,由沧景而入海”,则“河南、山东为一大河险阻共之也。”
还有人主张将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作为新都。除了有山险可依外,河南及其周边地带,还是金朝重要的产粮区。所以迁到开封,粮食起码有保障。
且开封是多朝国都,宫殿设施相对完善,直接搬去,都省的大动土木了。
曾在开封地区长期驻守的南京留守仆散端,对当地情况最有发言权,他曾三次上表,力求迁都南京。金宣宗最终的决定,也很大程度上受了他的影响。
关于迁都之事,朝堂上始终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最终,金宣宗以“燕京乏粮,不能应办朝廷百官诸军,今暂往南京,俟一二年间粮储丰足复,归未晚也”为借口,宣布暂时南迁。
可事实上,他到达开封一个月后,就把留守中都的太子召来了。这意味着,中都燕京被彻底放弃。从此,南京开封府成为金朝新的首都。
迁都开封,他错了吗?
尽管金宣宗的迁都决策,是经过综合权衡后的结果。但是迁都之后,并没有改变金朝的命运——二十年后,金朝还是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后世很多人都把这次南迁视为金朝灭亡的前兆。比如,金末文人刘祁认为“其迁都大梁可谓失谋”;
《金史》的修撰者认为,“大抵宣宗既迁,则中都必不能守,中都不守,则土崩之势决矣”;清人李慈铭指出,“惟宣宗一败之后,即迁汴都,为大失计耳”。
可是,我们也不禁发问:以金朝当时内外交困的处境,如果不南迁,就一定能守得住中都吗?恐怕,也未必。
金朝最终的败亡,一方面是源于金朝后期实力确实远逊于蒙古。另一方面则源于金朝对南宋的外交失误,以至于遭到蒙古和南宋的两面夹击,最终腹背受敌,无力回天。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迁亦是亡,不迁亦是亡。
尽管迁都不见得是金朝衰亡的直接原因,但是搬迁所带来的风险,依然值得后人警惕。